为切实保障全校师生身体健康与校园公共卫生安全,近日,我校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围绕“快研判、密部署、齐动员、精排查、大清洁”五大关键环节,织牢“无人机航拍+疾控监测+全员参与”三维立体防控网,把基孔肯雅热、登革热传播风险挡在校门之外。
快研判:第一时间响应,科学精准预警
面对国庆节后存在“两热”输入性的传播风险,我校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召开专题研判会,联合教育局、卫健局、疾控中心等多个部门,迅速分析疫情动态,评估校园潜在风险点。通过数据比对、区域监测和专家咨询,学校精准锁定重点防控区域,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严格按照“1113”快速处置机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病例搜索排查,严控疫点蔓延和疫情外溢。

密部署:领导带头,压实责任链条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校长挂帅,主持召开防控专项部署会议,成立“‘两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健康监测、环境整治、宣传引导等多个专项工作组,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校领导深入一线,实地检查学生宿舍、食堂、绿化带等重点区域,要求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防控措施落地见效。根据最新情况,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每天召开4次碰头复盘会,开展新一轮研判和推进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及时堵塞漏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态度应对防控工作。


齐动员:全校教职工行动,共筑健康防线
“防控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全民行动。”学校发布倡议书,迅速动员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各二级系(学院)、行政职能部门立即响应,组织师生开展健康宣教、隐患排查、环境清理等系列活动。干部职工清理杂草、树叶、各类堆积物;辅导员深入宿舍,逐间排查积水容器;后勤人员加班加点,对校园公共区域进行全覆盖消杀。据统计,每天超2000人次干部职工参与到防控工作中,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防控氛围迅速形成。不少教职工手指磨出水泡、劳累过度出现低血糖,仍坚守岗位。邓桃新老师因连续几日劳累,加之未及时用餐,导致血糖过低,在工作中突然晕倒,全身发冷汗。经及时补充葡萄糖水并食用早餐后,情况已有所好转。



精排查:靶向治理,清除蚊媒孳生“死角”
学校坚持环境治理和药物消杀“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组织专业力量对校园开展“地毯式”蚊媒孳生地排查。重点针对下水道、花盆托盘、废弃容器、楼顶积水、废弃堆积物等隐蔽角落,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机制,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宣传部利用无人机对楼宇天面实施“俯拍式体检”,发现积水、堆积物后,现场交办、即刻清理。学校分发灭蚊物资,由各系迅速组织学生干部,对校园下水道精准投放灭蚊幼剂,从源头斩断蚊虫孳生链。同时,学校联合属地疾控部门开展无人机喷洒灭蚊水和蚊媒密度监测,科学评估消杀效果,确保防控精准高效。蚊媒孳生风险显著降低,布雷图指数降至0.67。



大清洁:全员动手,打造“无蚊校园”
10月17-18日,学校启动“清洁校园·健康你我”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全校上下联动,掀起一场环境清洁热潮。师生员工齐上阵,对教室、宿舍、办公区域、绿化带、排水沟等进行全面清扫。后勤部门调集专业设备,对垃圾站、公厕等重点区域实施深度消杀;团委发动志愿者,组织“防蚊宣传小分队”,走进宿舍、走近同学,普及防蚊知识。市园林中心、疾控部门协助学校在环境整治、健康监测等方面持续攻坚,校园焕然一新,为“无蚊校园”再添亮丽底色。



持续发力:防控常态化,健康长效化
“师生健康无小事,校园安全重于山。”从无人机腾空的那一刻起,到最后一处蚊媒孽生死角销号,这场与病毒的赛跑,跑出了“茂职速度”,也跑出了“茂职温度”。接下来,我校将坚持以“四个持续”(持续消杀、持续整治环境、持续健康监测、持续宣传引导),以更高标准、更严举措、更暖服务,守护每一位师生的健康平安。(文:宣传部/图:融媒体中心、各部门)
撰稿:杨坤有 编辑:黎海翼 审核、签发: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