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经济管理系旅游专业的师生们踏上了前往高州柏桥村的旅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行走的思政课让师生们在实地探访中感悟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汲取奋进力量。
师生们的第一站是荔枝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展品、详实的史料以及多媒体展示,为大家勾勒出高州荔枝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代文人墨客对荔枝的赞誉诗词,到现代荔枝种植技术的革新,师生们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深入了解荔枝产业的前世今生,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文化传承的力量。

随后,师生们走进贡园。古木参天,枝繁叶茂,古老的荔枝树像饱经沧桑的智者,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这里,师生们亲眼目睹千年荔枝树的风采,了解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历经风雨却依然硕果累累的传奇。这些古荔枝树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当地农民守护家园、传承文化的见证,让大家对乡村的历史根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离开贡园,大家来到了合作社。现代化的运营模式、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让师生们眼前一亮。在合作社负责人的介绍下,师生们详细了解了从荔枝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运作。看到村民们通过合作社实现增收致富,乡村经济蓬勃发展,同学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产业发展对农村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最后一站,师生们齐聚柏桥讲堂。在这里,大家围坐一堂,结合此前的参观经历,开展热烈的交流讨论。老师们引导同学们从思政的角度分析所见所闻,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有的同学谈到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有的同学探讨了产业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

此次高州柏桥村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是一次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是一次心灵与现实的热烈对话。通过亲身体验,师生们不仅丰富了思政知识,更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更具活力与温度,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梁辉良 编辑:杨坤有 签发: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