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4-10-31 16:02:45   来源:    评论:0 点击: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目    录
 
前言………………………………………………………………………… 1
一、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1
二、2011—2015年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2
(一)不利因素…………………………………………………………   2
(二)有利形势…………………………………………………………… 3
(三)重要意义…………………………………………………………… 3
三、2011—2015年学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4
(一)指导思想………………………………………………………………4
(二)发展定位………………………………………………………………4
(三)总体目标………………………………………………………………5
四、各项主要发展目标………………………………………………………6
(一)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6
(二)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型”的品牌专业…………………7
(三)加强教学科研工作……………………………………………………9
(四)建设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包括招生、就业)…………11(五)建立具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成人教育新体系………………… 12
(六)建设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的新校园…………………………… 13
(七)建设和谐校园………………………………………………………14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16
(一)思想组织保障……………………………………………………… 16
(二)管理体制机制保障………………………………………………… 17
(三)服务与后勤保障…………………………………………………… 18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如火如荼,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已经稳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茂名地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如何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牢牢地握住这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抢占制高点,顺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思路、新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2011年至2015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精神,并结合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及自身实际,特制定《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本规划是指导学院当前和今后五年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校园建设等专项规划的主要依据。
一、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是茂名高职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为茂名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的重任。学院成立5年多来,在省教育厅和茂名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广大教职工艰苦创业,科学统领谋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省教育厅调研时认为,学院办学定位准确,办学措施得力,办学成绩喜人,要求把学院努力办成粤西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院现有校园面积1106.97亩(含新校区907亩),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及附属用房面积3万多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35000多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多元;生均图书83册;校内实训基地73个,校外实训基地67个,设立了1个职业技能鉴定站;百名学生配备多媒体教室座位数78个,配备教学用计算机13台;校园网接入总宽带1500M,系统完善。
学院设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机电信息、经济管理、计算机工程等5个教学系和社科基础部、思政部2个教学部,设有26个高职专业(专业方向),在校高职生近6000人。2007年来共向社会输送了四届高职毕业生,共7500多人,平均就业率高达97.57%。2009年虽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仍高达93.01%,远高于全国74%的平均水平。应用化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更是供不应求,学生就业前景普遍看好,呈现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势头,学院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2011—2015年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不利因素
学院成立以来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办学基础薄弱,先天不足,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许多高职院校相比,仍然只是刚起步不久的“追兵”,形势逼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公办高职院校一样,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还必须着力解决一系列瓶颈问题,主要是:学院发展未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融,社会服务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财政投入有限,办学经费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不够;基础建设能力不强;联系市场不够紧密,缺乏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合作型办学尝试不够;专业建设品牌和特色不够突出;双师型教师偏少,专任教师到企业锻炼不多,教学团队有待整合优化;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够,创新不足,内涵建设有待加强;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有差距;新校区建设困难重重。如此种种,都是当前影响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有利形势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地位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得到了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不仅为我省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茂名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提出了建设全省职业教育大市和强市的明确目标。只要我们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积极服务,我们就一定能为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注入崭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重要意义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我们要以新思路谋新发展。要立足于发挥好自身优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敢于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要主动将学院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去,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相融的过程中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加快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做大做强,有利于为茂名打造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建设粤西经济强市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有利于加强内涵建设和专业建设,打造品牌,形成特色,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创新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
三、2011—2015年学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努力争当我省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建设区域特色明显、行业知名、在省内较具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要深入贯彻全国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教育部“十六号文”精神,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州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要求,着力推进学院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紧密按照“学校有特点,专业有特色,学生有市场”的“三有”目标,着力打造土木、化工、机电“三足鼎立”的发展新格局,不断推进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品牌建设,全面增强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始终坚持将解决当前实际问题与谋划学院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以新思维创新思路,确保学院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为建设粤西经济强市和幸福茂名作出新贡献。
(二)发展定位
---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茂名“油城”的优势,主动适应茂名打造世界级石化工业重镇和广东构建沿海临港石化产业带的需要,着力培养石油化工类高技能人才;依托茂名建筑之乡的优势,主动适应茂名“向东向南靠海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海滨城市的战略需要和广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需要,着力培养土木工程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依托广东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及“广东创造”的新优势,主动适应“世界工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着力培养机电信息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建设粤西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以土木、化工、机电类专业发展为龙头,积极推动经济管理、计算机工程类专业建设和发展,将学院打造成具有较高行业水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同时加强短期培训的条件建设和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主动为“双转移”战略服务,努力将茂名人口大市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主动适应茂名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提高服务;加强在岗职工的继续教育和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工作,多方提高职工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中短期技能培训和考级考证服务。
(三)总体目标
以提高办学水平和增强综合办学实力为根本目标,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理念,经过五年奋斗,使学院在办学条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走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到2015年,完成占地1000亩的新校区第一期规划建设,初步建成一座教育功能相对完善的现代化、生态化、人文化、信息化的大学园区;高职招生专业达到27个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人,中专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拥有3门以上的省级精品课程、2个以上的省级特色专业、1个以上的省级示范实训基地;中、短期各类教育培训形成一定规模,年培训人数达5000人次。建成粤西地区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
四、各项主要发展目标
(一)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建设目标
结合学院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专业带头人、教科研骨干教师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较高、业务精深、结构合理、高效精干,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熟悉现代教育理论和高职教育规律的师资队伍,能较好地满足专业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根据学院办学规模的变化情况,逐步扩大教师队伍,完善师资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达到教育部、省教育厅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每个专业选拔确定1-2名专业带头人,学院主要专业拥有学术水平较高、符合国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专业带头人;每年培养5-10名左右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参加或承担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为学术骨干和专业带头人后备人才;努力从企业、行业聘请专家、能工巧匠到学院授课和指导学生实训,广泛建立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立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2.主要措施
(1)完善用人体制机制。要采取多种激励性的政策和措施,以事业留人,以政策留人,以机制留人,大力营造筑巢引凤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符合高校特点和教育教学要求的人事分配制度,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把社会服务列入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体系,建立相关的管理办法,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人事制度保障。
(2)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和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内培外引,不断优化教师结构。一是注重自身培养,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继续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推荐一部分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报读研究生和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加强校校合作,加大教师对外学习交流的力度;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二是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特别注重从生产一线引进学历层次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加大引进博士研究生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的科学评价制度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安排、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实习实训、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聘请企业优秀专业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提高学院教师整体素质。
(4)加快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要吸引、选拔一批在教学科研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潜质、较强能力的专业带头人,特别要重视中青年专业、学术带头人的选拔、扶持和培养工作。
(5)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要采取有效措施,从企业、行业聘请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努力建立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增强新时期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从事教育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强化教书育人的激励导向机制,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师德教育、师德考核以及奖惩、监督等各项制度,努力营造以德从教、以德治学的良好氛围。
(二)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型”的品牌专业
1.建设目标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高职专业建设的有关精神,围绕学院定位和发展规划,合理设置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注重培育特色,积极树立品牌。要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指导,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色鲜明,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又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办学效益的专业建设体系,培养适用的高技能人才;要确保重点,巩固、调整和改造传统骨干专业,优先发展社会急需的、关系学院长远发展的专业,积极发展市场竞争力强、就业形势看好的专业,稳步发展具有地区特色、行业特色与学院特色的品牌专业。
至2015年,学院专业总数基本控制在27个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0人。巩固提升建筑工程类原有的骨干专业质量;重点扶持化工、机电类等与茂名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型的专业,努力打造优质品牌专业;做精做强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类专业,新开社会管理等人文类专业,争取形成品牌和特色。到2015年,建成3-5个优质品牌专业,建设2个以上省级特色专业。
2.主要措施
(1)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大胆探索实践校企合作的实现方式,巩固完善“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积极试点“引企入校”、“办学进厂”、“企业办学”、“校办企业”、“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营造“产教并举”的能力培养环境,使学生体会企业管理先进理念,感受企业文化。彻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优化专业结构。按照我省产业发展与人才资源发展的总体规划,更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工科特色,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专业总体格局趋于合理。大力扶持建筑工程、应用化工、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与我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专业和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发展与龙头专业相关的复合型专业,努力办好特色专业,通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增强学院发展后劲。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按照应用性、实践性原则建立与职业标准深度对接的课程体系;发挥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鼓励企业更多更深入地参与课程建设,充分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加强专业实验室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内外并举,多渠道、多形式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5)建立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建立校内人才培养工作的常态评估机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更加科学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制度。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体系,构建畅通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网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教学科研工作
1.工作目标
完善科研管理机构和运行体制,健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开展科研活动和技术服务,建立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研工作格局。在开展教科研过程中出一批成果,争取到2015年,争取到并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8项以上、市级科研课题12项以上、院级科研课题立项65项。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5项,按照省教育厅的统计口径,学院教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达到省内同类职业院校的先进水平。
2.主要措施
(1)明确科研工作地位,树立正确的科研观。树立“科研兴院”、“科研强院”的理念 ,把科研工作摆在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学院的重要工作来抓,及时制定和出台一系列调动广大教职工科研积极性的政策,将科研作为学院各级领导管理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全院教职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组织教师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支持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外请专家学者到学院作理论讲座和科研报告。
(2)加大教科研的投入力度。加大科研经费的比重,鼓励教师争取科研课题,尤其是争取高层次的研究课题,并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鼓励开展“企校”联合进行科研,争取企业确定项目和提供经费,由学院承担科研任务。
(3)建立“教学、科研、生产、开发”一体化科研机制。根据各系(部)自身专业特点及科技优势,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及产业结构特点,积极支持“教学、科研、生产、开发”一体化科研活动,使教育、科研、经济紧密结合,缓解学院科研经费不足、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4)加强科研管理,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管理和指导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给予保证,充分运用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使从事教育研究和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人员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发挥。
(5)加强与行业的横向联系,力争在技术开发和教学改革两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建设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包括招生、就业)
1.工作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与素质拓展方面下苦功、求实效。
积极构建招生和就业工作的良性互动循环机制,确保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到2015年,各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国内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
2.主要措施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省、部委有关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制,加大思政课程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长效机制,力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完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选拔和引进优秀人才担任专职辅导员,认真落实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待遇。完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度,加强辅导员培训和考核、评价工作,按专业化、职业化培养若干心理咨询职业指导专门人才,整体提升辅导员工作队伍水平。
(3)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才成长为核心,以推进校风、学风建设为抓手,以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完善新生之友工作为切入点,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促进校风、学风、班风建设根本好转,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健全大学生身心健康工作机制。完善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完善心理咨询机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方案、健康生活、饮食指导制度,全面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工作上新台阶。
(5)进一步完善“奖、助、贷、勤、补”资助体系,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深入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工作,落实各项助学措施,保证学生困难群体顺利完成学业。
(6)进一步抓好招生和就业工作,稳步提高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招生工作要结合学院的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培育生源市场,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抓住成教、中职发展的有利时机,稳步扩大成教、中职招生规模。探索实践高职教育“三二分段”招生试点工作,增加招收中职生的比例。就业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赢市场的原则,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完善就业工作责任制,开辟就业新渠道,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更加广泛的就业网络体系,稳定毕业生就业率和逐步提高就业质量。贯通招生与就业渠道,探索招工与招生一体化的招生就业模式。
(五)建立具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成人教育新体系
1.建设目标
稳妥发展中职和成人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为补充的成人教育新体系,使学院成为行业企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资格认证培训的中心,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对外办学交流与合作。
2.主要措施
(1)成人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家对发展成人教育的有利政策,把握好努力满足社会个体多方面需求的主题,适度扩展招生专业,开展多形式办学,稳步增加招生人数,提高办学质量水平,提升综合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2)中专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根据市场需求和师资设备实际设立专业,以建筑类为龙头,设工民建、建筑工程造价、建筑装饰、计算机、汽车维修、会计电算化、旅游与酒店管理、幼师等8个专业,重点建设好工民建和工程造价2个省级中专示范专业。积极实施“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教育制度,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3)主动适应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开放教育资源,大力开拓技能鉴定培训、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等培训项目;开展各类等级证书、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服务;参与社区教育,为社区人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和科技、文化服务。开展对外办学交流与合作,拓展学院办学新途径。
(4)坚持产学研结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与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产学研结合基地,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为产业升级服务;推动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六)建设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的新校园
学院新校区已经茂名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批准,并被列入茂名市和广东省的重点建设项目。新校区规划建设必须高起点、高标准进行,既要体现时代特点,又具超前意识,力求做到建筑功能明确,分区布局合理,建筑与自然和谐相融,努力将新校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化、人文化、信息化的新型校园。
1.建设规模
新校区占地1536亩,其中首期征地1036亩,二期征地500亩。按五大区域布置,包括教学区、体育运动区、行政办公区、生活区、总图布置区等。总建筑面积31万多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0亿元左右。拟分二期建成,其中首期建筑面积195000平方米,投资约7.5亿元,预计2013年8月完成;二期建筑面积116500平方米,投资约2.5亿元,预计2014年8月完成。
2.主要要求
(1)主动适应茂名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需要。当前,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方略是“向东向南靠海发展”。茂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教育先行,带动中心城区发展”的战略,这就为学院扩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遇,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力促学院建设迈上新台阶。
(2)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要从茂名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的高度,将新校区精心打造成茂名海滨城市的名片,与环水东湾新城区建设相得益彰,共生共赢;要以和谐共生为主题,分区规划,良性发展,在体现个性特色的同时注重与城市总体关系的合理衔接,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注重大学校园环境的利用;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组织到位,稳步推进阶段性的各项目标任务;要积极争取财政专项投入和上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引入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有序推进。
(七)建设和谐校园
1.建设目标
大力开展“学习型、节约型、服务型”学院建设和“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活动,把学院建设成为广大师生理想的精神家园。进一步提高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质量,增强学院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2.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建立起民主科学决策、行政指挥有效、逐级负责、管理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学院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职代会制度,进一步促进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的实施,坚持依法治校和制度立校,全面提高学院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一步推进院系二级管理,以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为基础,扩大系(部)在人、财、物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调动系(部)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促进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的整体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推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业绩主导型内部分配激励制度;以转变职能、规范服务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设计管理服务流程,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育服务流程,以效能为中心设计组织运行架构。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大力提倡节水、节电、节材等节约活动,普及节能知识,建立有利于节约的激励机制。建立严格、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提高师生节约意识,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内容列入学生行为守则和德育考评中,推进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
(4)建立健全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构建平安校园。建立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保障。要认真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公共安全监控体系,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科学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学院公共卫生安全责任制与公共疾病预警监测机制,做好饮食卫生管理与卫生防病工作;加强消防和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5)建设健康文明校园。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和完善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景观,营造文化氛围浓、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扶持和培育精品社团。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校园文化工程,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作用,为茂名建设文化强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6)关注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要采取积极措施,关心师生多层面、多形式、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把人文关怀体现在学院各项工作中。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要充分认识加快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对我市和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一)思想组织保障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激发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的工作积极性,为实现学院“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思想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
1.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党委会议事制度、院长办公会议事制度、重大事项民主讨论制度,加强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学代会等群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充分激发其工作活力。
2.加强思想建设。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不断加强学院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学院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努力提高系(部)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和把握全局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努力形成严谨治学、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的良好师德师风,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强廉政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努力做到教育有效、制度严密、监督有力,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严格执行“四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深化党务、校务公开工作,加强党内外民主监督,努力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保障学院事业发展。
(二)管理体制机制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化校内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学院管理水平,为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提供体制保障。
1.增强学院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进一步理顺院、系(部)两级管理体制,明确责、权、利的关系,建立并逐步完善系(部)教育教学水平的监测和评估体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激发系(部)办学活力。
3.建立健全管理激励机制。要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聘任制,加大绩效考核与奖惩力度,以绩效考核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和干部人事考核聘任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实施配套管理。建立和完善人员流动和淘汰机制,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实施低聘、缓聘、待聘、解聘,要合理分流。
(三)服务与后勤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有效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服务于学院的各项工作,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以促进学院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1.优化资金配置。开源节流,优化资源配置,拓宽筹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逐步推行预算,确保重点投入,完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办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着力提高对财务运行趋势的预测分析水平,推进稳健理财,丰富服务内涵,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2.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探索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机制,充分重视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益,通过积极争取政府专项财政补助和开拓成人教育和培训等新的办学收入等多种形式,为学院的发展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3.健全后勤服务工作体系。要努力提高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益,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学校。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要通过参与市场开发,提高经营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服务。
“十二五”是学院深化改革与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执行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关键性五年;本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各项任务对学院今后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全院师生员工要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奋发有为,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关于印发《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年建设规划》的通知

分享到:
收藏